
6月20日讯 (晏华 记者 刘侠) 6月20日,记者获悉,绵竹市汉旺中学52岁教师梁代兴当得知自己身患肝癌并已是晚期时,毅然通过绵竹市红十字会希望能进行器官和遗体的捐献。6月18日凌晨5时,桃李满天下的梁代兴老师因病去世,在绵竹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遗体成功地捐献给华西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实现了他生前的夙愿,成为绵竹市遗体捐献第一人。前来送行的同事、学生、亲属和许多围观群众无不为之动容,那一刻,生命之花崇高绽放。 6小时顺利实现遗体捐献 6月18日11时,随着一辆来自华西医科大学的救护车在绵竹的城区呼啸而过,停在小西街某小区楼前时,一下引来周围的商家、路过群众好奇的目光和强烈的关注。几分钟后,从小区里走出一群人簇拥着抬出一具遗体,迅速地抬上救护车里,一位中年妇女紧紧地守护在遗体旁。 中年妇女叫刘治萍,守护着的遗体正是自己的丈夫梁代兴。刘治萍正按照丈夫身前多年的遗愿将丈夫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丈夫在18日凌晨5时去世得很突然,丈夫的心愿能否及时实现让妻子很是担心。因为她代表丈夫和丈夫父母、女儿等直系亲属在17日上午才在红十字会办理好相关捐献遗体的申请和相关手续,不到24小时丈夫便离她而去。为完成丈夫的遗愿,刘治萍强忍悲痛,当即把丈夫已经去世的消息电话通知了绵竹市红十字会,希望能及时进行遗体捐献。 绵竹市红十字会在第一时间得知该情况后,对梁代兴的去世也感很突然,绵竹市红十字常务副会长郑泽民当即安排工作人员要全力以赴帮助死者完成生前心愿。通过绵竹市红十字会的多方联系和确认,最终经家属同意,在18日早上8点左右达成了将梁代兴的遗体捐献给华西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的协议。“了不起呀,梁老师一直都是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现在去世了还把遗体捐献出来,真让人感动。”当梁代兴的遗体在他的同事、学生和家属的陪护下送上华西医大的救护车时,现场所有的人都为这位52岁就离开人世的教师这一举动而感动,很多了解情况的群众在目送救护车远去时竖起了大拇指。 遗体捐献是丈夫多年的心愿 “ 遗体捐献是丈夫多年的心愿!”刘治萍对能马上实现丈夫的夙愿在悲痛的同时也深感欣慰。 梁代兴和刘治萍夫妇都是在汉旺中学任教,很多年以前梁代兴就通过自己一位在辽宁当医生的学生了解到我国目前在医学教学、科学研究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对器官、遗体的需求很大,当时就有了在去世后进行器官和遗体捐献的想法。特别是在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后,切身感受到地震的无情和人间的真情,在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灾后的绵竹更加美丽,昔日的学校从废墟上拔地而起,对海地、玉树地震倾囊相助,感恩江苏捐献眼角膜等绵竹人心怀感恩,回报社会的感人事迹感染着并坚定了梁代兴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的想法。 天有不测风云,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深得学生爱戴的梁代兴在今年2月23日被检查出患上了肝癌,但妻子和家属都一直瞒着他。虽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但梁代兴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什么,在家休养的日子里总是对妻子讲希望到红十字会去申请捐献眼角膜、捐献遗体,但因身体原因一直行动不便。随着病情的加重,5月初梁代兴的肝癌已到晚期,在梁代兴地一再逼问下,妻子刘治萍把实情告诉了丈夫。 丈夫是一个坚强的人,刘治萍心里非常清楚,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丈夫在得知自己患了肺癌并时日不多的第二天,一个人拖着病重的身子跑到红十字会表达自愿捐赠器官和遗体的想法。虽然从家里到红十字会不远,但当梁代兴从一楼走到四楼的红十字会途中因呼吸急促休息了三次。 “我想捐献眼角膜、捐献遗体,不知道手续怎么办?”绵竹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庭安回忆当时梁代兴来到红十字会时明显感觉呼吸急促、身体状况不好,但没想到他已经癌症晚期而且是自己偷偷跑出来的。由于捐献器官、遗体需要本人和主要直系亲属的同意才可以顺利申请和办理相关手续,梁代兴在了解相关情况、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后,便决定认真与自己父母、妻子和远在日本留学的女儿商量捐献事宜。 全家人都十分支持梁代兴捐赠器官和遗体的想法,由于病情的逐渐恶化,家人都把全部精力放在照顾梁代兴身上,到红十字会申请捐献的事宜也就放在一边。说也奇怪,6月17日上午,梁代兴躺在床上一定要妻子代表他本人和家人到红十字会去办理捐献事宜。中午当听到妻子已经按照他的意愿去自愿申请好了捐献事宜后,梁代兴一下感觉非常高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在一旁已经73岁的老母亲对自己儿子如此的举动非常支持,拉着梁代兴地手说:“对的,你这样做是对的,这是在做善事,以后我死了我也捐。” 虽然几乎所有人都没想到梁代兴在办理好捐献事宜后不到24小时就去世,但他的亲属、朋友、同事、学生都为他的举动而为之动容。而更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梁代兴在生前写下一份简短的遗书,只是在交待了自己收藏的书籍留给女儿处置,其他基本没有内容。并特别要求“遗体捐赠后,丧事从简,不声张,不请人胡闹,不影响邻居,不穿白布、不戴黑套之类。” “遗体、器官捐献者令人尊敬。他们的生命虽然结束了,却用令人钦佩的方式为社会做出最后的奉献,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面对绵竹市不断涌现出捐献器官、遗体的爱心人士时,绵竹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郑泽民深有感触地说道:“这也正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体现,我们也为绵竹不断出现捐献器官、眼角膜和遗体的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爱心人士而自豪。” | ![]() | 热点图片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